当前位置: 我的钢铁网  >  镍铬不锈钢  >  行业热点 > 正文

以“碳优化”为导向 “三绿对接”共筑绿色发展——在2023钢铁行业绿色技术、绿色项目、绿色金融供需对接服务活动上的讲话

以“碳优化”为导向“三绿对接”共筑绿色发展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,践行“以学铸魂、以学增智、以学正风、以学促干”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、中国银行协会、中国节能协会组织了“2023年钢铁行业绿色技术、绿色项目、绿色金融供需对接服务活动”。大家共同探讨长流程炼钢、短流程炼钢、废钢循环利用、碳冶炼—氢冶炼等“工艺优化”进展情况,大家共同研究有关节能服务公司讲述余热利用、脱硫脱销、污水处理等末端治理的绿色技术发展状况,大家共同期待绿色金融开展能效贷款、绿色债券、绿色依托、绿色基金等“真金白银”支持,大家共同求索钢铁行业绿色技术的界定问题、绿色项目的甄选问题、绿色金融的申请落地等世界难题。绿色技术、绿色项目、绿色金融“三绿对接”传承着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!我结合社会责任工作分享几点意见。

一是“供需对接”应该加强可持续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、节能环保“战略统筹”,为绿色发展明确“碳优化”方向。

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钢铁行业,党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和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,这些方针政策都对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。但是,有些人没有全面地、准确地推进落实“3060战略”,出现了“碳冲锋”“碳形式”“碳应付”等现象,所以,进一步明确战略导向很重要。这些年,相关部门先后印发《关于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国资委制定印发《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要坚持化解产能与产业升级相结合,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;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,加快推进钢铁等行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,提高电气化水平,促进绿色电力消费,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。

“供需对接”应该落实钢铁工业合理布局、资源供应稳定、技术装备先进、质量品牌突出、智能化水平高、全球竞争力强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;“供需对接”应该鼓励短流程炼钢,应该探索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、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突破,应该积极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、流程再造、压减焦化流程等节能、环保、降碳技术。

二是“供需对接”要通过“工作指导”,为绿色项目管理搭建“价值互联”沟通平台。国资委印发《中央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》和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》,会同相关部门印发着力推进钢铁行业的中央企业,加快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工作。国资委社会责任局编印《环保低碳专刊》(社会责任局5个处,成立以来共印发18期、包含环保低碳8期),还有《新时代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报告》(“高质量发展绿皮书”)、《中央企业绿色低碳事件案例集》等,宣传推广中国宝武创建超低排放A级企业、鞍钢打造绿色矿山等典型优秀案例,促进中央企业互学互促,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。指导中央企业“一企一策”科学合理制定和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。目前,钢铁行业相关中央企业均已制定报送了碳达峰行动方案。

三是“供需对接”要通过考核制度牵住“牛鼻子”,为绿色金融的出资方“保值增值”。国资委提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支持政策,国资委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,坚守主责、做强主业,当好“长期资本”“耐心资本”“战略资本”。国资委修订印发《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》及相应考核细则、管理分类表,将绿色发展相关指标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。钢铁行业相关中央企业分类为节能环保第一类企业,在年度考核、任期考核中,均设置节能降碳、生态环境保护等考核指标。

四是“供需对接”要适应数字化、信息化管理手段,为绿色发展开拓“创新深度”。近年来,钢铁行业中央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,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。“供需对接”活动,深化、细化、转化钢铁行业绿色技术、绿色项目、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,有助于解决钢铁企业绿色技术、绿色项目和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、供需衔接不畅等问题,有助于促进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。但是,大家都清楚,对节能的效度,降碳的幅度、效率的提高的测量、衡量有一些估算、弹性较大。8月4日,“科大讯飞”刘庆峰讲AI发展,比如,“企业大脑”“羚羊”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发展迅猛,管理不一定能实现“互联网+”,也可以实现“+AI”。比如,对一些新技术、新项目评审,专家借助AI,可能判断的依据更全面、更综合、更充分。“+AI”可以减少一些经验主义,减少一些专家的主观局限性,同时增加一些对原始创新的支持力度,有利于鼓励真节能、真环保、真降碳的案例和实践的涌现。

五是“供需对接”要跨企业、跨地区、跨行业地互助互学,为绿色发展传承钢铁行业“文化温度”。著名的“鞍钢宪法”,“两参一改三结合”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规划作用非凡,当时解决了许多生产、技术方面的难题,1960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80多万件,经研究采纳实施22万多件。“两参一改三结合”,“两参”即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,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;“一改”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,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;“三结合”即企业领导干部、技术人员与工人群众相结合。自毛主席批示“鞍钢宪法”后,1981年6月,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,将“鞍钢宪法”中“两参一改三结合”的内容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,并且作为新中国工业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,被写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(1949年10月—2019年9月)》。其实,每一次重温“鞍钢宪法”都有指导意义。

中年人,几十年奔跑在工业文明的“高速路”上,见证了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”!我目睹过大型炼钢炉、火红的铁水浇灌在黑黑砂锭里“钢花四溅”!上大学时秉承“学好数理化、走遍天下都不怕”的信念,参加工作后感悟“鞍钢宪法”和邯钢“模拟市场核算,实行成本否决”等辉煌历史,调研考察过首钢、宝钢、太钢、包钢、攀钢和鞍钢等伟大企业!我领略过青藏铁路、三峡、白鹤滩电站、港珠澳大桥和深海一号等伟大工程!我参与过风电、太阳能发电、生物质发电、合同能源管理、分布式能源、脱硫脱硝工程等方面的战略管理工作,我好奇地研究过从矿石里把铁“熔化”、平炉转炉、长流程炼钢、短流程炼钢等“炼钢历程”!

我惊叹,钢产量从1949年的15.8万吨发展到2亿吨、5亿吨、10亿吨的“增长速度”!我感慨,中国钢产量占世界的比重如何从不足千分之一到2018年占据半壁江山!我敬佩,钢铁工人一锤一锤、一吨一吨、一炉一炉地“百炼成钢”!我自豪,太钢造出“圆珠笔芯”!我敬仰,从“有铁无钢”到铁路、建筑和汽车等国民经济的“钢筋铁骨”!

有一次,我参观“首钢文化园”时,一位游客赞叹,钢厂怎么这么庞大啊!我悄悄地告诉他,这是100年以前建的,新首钢更大、更先进、更环保!

年轻人,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时代命题。比如,小提琴“钢弦”、“牙科钻头”及“大国重器”所需部分钢材还是需要进口等具体问题;又如,碳冶金-氢冶金问题、绿色项目KPI、绿色项目管理、“供需对接”的成效评估等未来问题;再如,钢铁行业转型难、环保难、节能难和存量大、规模大、资金需求大等“老大难”问题,以及资源能源结构、铁矿石对外依存度、废钢资源循环使用、长流程短流程炼钢等行业问题。在钢铁企业、钢铁行业的“三绿对接”中,宏观、中观和微观都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。

国资委非常重视国资央企的绿色发展,尤其是在2022年4月成立社会责任局,专门设立节能环保处,专司节能环保降碳有关工作。国资央企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担当起高质量发展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绿色发展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“引领责任”。

此次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、中国节能协会、中国银行业协会积极组织,各会员单位齐心协力,积极开展绿色技术、绿色项目、绿色金融的对接工作,我们相信一定能推动钢铁企业特别是国有钢企履行社会责任,为世界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提供最佳实践、最佳案例。

资讯编辑:黄冠斌 17727109220
资讯监督:罗强 02126093811
资讯投诉:陈杰 021-26093100